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课,原来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格调和素养

2016-09-18 金丽 星教师

金丽

南京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曾主持课题《高中历史“整合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了十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课程设计缺乏人文关怀,课本内容缺乏人文色彩、忽视历史素养,这势必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简单处理,把生动、鲜活的历史变成死记硬背、接受、记忆的考试历史。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知道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包括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模块,还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等六个选修模块,我们把这些称之为高中生学习的“大史”。事实上,千变万化的历史世界,除了积淀的深刻,还有对真、善、美的顿悟,

相比之下,依托教科书知识组织的实践活动如历史探究性学习、历史校本课程、书写家史等,这些“小史”,小中见大,寓小于大,这不就是我们“大史”培养所欠缺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么?

“小史”素养培养,我从整合互动开始探索,下面我就谈一些实践性认识。


1

教学内容整合


针对现行历史教科书专题体例,教学内容整合主要将教科书所呈现的历史按通史体例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予以整合,把经济、政治、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掌握春秋战国历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却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基于这一认识,我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了整合,即政治上,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建立;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道儒法墨,“百家争鸣”,这样,学生的认识不再是分裂的。

这时,我再用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得出认识: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可以说是变革接着变革,战争连着战争,诸侯国在不断变革中强盛,又在此起彼伏的战争中受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发展进步的,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包含智慧与韬略的历史典故。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灵活多样的作业:可以写下自己学习春秋战国历史的感受,可以论说自己喜欢的历史典故,可以编写小型历史剧,也可以自行结合自主拟题开展辩论活动。

从课后反馈来看,这样的教学内容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宏观把握。


2

教学实践整合


教学实践整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依托教科书知识组织实践活动如历史探究性学习、历史校本课程、书写家史等,拓展学习空间,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小史”素养。

例如,我在上高中历史第一节课时,为了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性过渡,我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历史”的含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也。”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从又持中,中,正也。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隐。”

在此基础上,进而引导刚上高一的学生理解“良史”的意思:这里说的“良史”,是指写史书时“秉笔直书”。但在我看来,“良史”最好的答案是“认识你自己”。因而,根据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学习延伸”,我们设计与实施了“你从远古走来”的查姓氏、编年表活动。具体要求与成果如下:

“你从远古走来”查姓氏、编年表活动

要求:查找自己姓氏的由来,并模仿教科书第130页上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编自己的大事年表。

示范:出生年月日、地点、父母、亲属

第一次笑、爬、长牙、说话、直立行走

幼儿园、上学等,附照片一、二张

 

高一学生极为认真地编写自己的“大事年表”,在查阅资料的基本“认祖归宗”,有些学生还从文化认同角度写出了为自己的姓氏自豪的体会,“小史”素养的培养不经意地贯彻其间。

为了激发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达开展“你从远古走来”的查姓氏、编年表活动的感受,或者根据年表进行自我介绍。

个性十足的学生让人捧腹大笑,如“仝”姓是司马迁的后代,“呙”姓、“后”姓也令人过目不忘,“王”姓自认为是王羲之的后代,“李”姓宣称是老子的后裔,“孔”姓当仁不让地以孔子的后人自居。

在我看来,学生的这些表达是有依据的,或许是传说、是家谱,或者是相关工具书、地方志,即使证据不是那么充分,但学生还是查阅、访问过程中明白了历史就在身边的含义,在对比、判断中知道了历史的绵延与复杂,这对学生“小史”素养的提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有帮助。

实践也表明,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小史”素养都获得了提升,并且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班级文化、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我还根据学校的安排组织高一学生参加了“寻根—第五届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并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真实记录发现的历史;二是不能主观虚构或想象。

在这次以寻根为主题的中学生记录历史活动中,我校有21位通过初审。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看,他们把祖辈、父辈请到历史舞台中央,使同时代的大人物、大事件成为注脚与背景。而且,参赛作品的题目也很用心。

比如徐文瑄在“善,待字闺中”所表达的对善的历史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却也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婆婆,她生命里的一切起承转合都与之接轨,就连她自己也几乎在那场浩劫中丧失。她虽善良,但岁月确实是把杀猪刀,即使在她已经完满的今天,她却也再做不回曾经的她,她确实爱财、吝啬、肤浅、愚昧、冷漠。可是对一个人而言,善本就与恶共存,而文化大革命则是无限放大了她的缺陷的罪魁祸首。于是,当邪恶止步于善良,当善良重焕生机,尽管婆婆心理留下了深深浅浅的伤痕,但时光与真情最终抚平了一切,除了褪不掉的伤痕。”

还有陈隆缘在“陈家的家史不陈旧”中表达的对家史的感悟:“每个人的家史都像一首史诗,又像一门艺术,外人看不懂,也不需要看懂,这是属于自己家的财富,它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走过一载又一载,它承载过去,它谱写现在,它展望未来。静下心来聆听家史,你会明白何为历史的厚重感。”

可以说,这是学生通过记录赋予自己生命、塑造自己人格的家人的经历,从人与社会关系角度追求真、善、美,凝练价值取向的体现。同时,“小史”素养也在记录历史、感悟历史中得到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历史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书写历史促使我们与课本上的历史进行对话,课本上说教似的历史其实是鲜活生动与丰富多彩的。还有学生说:书写家史让我对父辈、祖辈的敬仰之情大增,对自己成长期的叛逆行为有了反思。


3

评价体系整合


所谓评价体系整合,是指将探究性学习的表现与成果纳入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除了对必修一中两个活动计分外,我们还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发的探究活动课为蓝本,在教学必修二的过程中开展了“沧桑百年话民生”的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沧桑百年话民生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探究活动课

一、课题选择

高一历史备课组给同学们列出18个课题(见课题选报表)供同学们选择。课题探究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每3-5个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由小组长负责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分工(至少应有一名同学具有上网条件和课件制作能力)。

二、成果展示

制作PPT文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

三、评价办法

1.本课题满分10分,创新另加2分。所得分数将作为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组成部分。

2.每班将组成由任课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历史课代表、行政小组长组成的评委会,对每个小组的课题汇报进行打分,并折算成平均分。

四、活动步骤

1. 3月31日前,完成小组组建和课题选报工作。在课代表处报名,课代表汇总好后将“课题选报表”交本班任课教师。

2. 4月1曰一4月8曰,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完成课件。6日开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讲解顺序将课件交任课教师处。任课教师与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修改课件。

3. 4月9曰一4月20日,各小组在课堂上讲解、交流课题。

五、课件制作的具体要求(评分标准)

1. 要有明确的课件标题、小组成员(班级、姓名、学号必须齐全)。课件名称统一以“班级+课题选题序号”命名。(1分)

2. 要有明确的时间阶段,即课件内容以时间为线索,至少分为三段:“1840-1949年、1949-1978年、1978年至今,也可以划分得更细。(1分)

3. 要有翔实的资料。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要与教科书上的内容相结合,真正体现“变”的特点。材料和描述性语言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3分)

4.要图文并茂,配有视频图像或声音更好。图片资料须加注简要文字说明。课件最后要有“思考和问题”。可以提出1个问题让同学讨论。(2分)

5. 课件上的文字要生动流畅,有感染力。每小组配合课件讲述的时间为3-5分钟。(2分)

6.按时上交课件。(1分)

7.课件设计和制作有新意,加分鼓励。(2分)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选题名称上也非常讲究,如以“针线里的岁月”为题诠释服饰的变化,选材大胆新颖,制作精良,夺人眼球,获得了好成绩。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南京高校资源,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先秦诸子精华”校本课程。“先秦诸子精华”校本课程分为八讲,学生需要完成八个单元的检测才能拿到2个学分。

可以说,这样的活动与综合评价将学生的“小史”素养具体化了,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互动学习在探究中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兼容、并存。从此,历史就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我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学习动力、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精神境界。

【声明:本文来自综合编辑整理,欢迎朋友圈分享。如有不妥,请作者联系,转载请授权。

责任编辑丨田佩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